13224249974
TECHNICAL ARTICLES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如何将冻干产品从实验室冻干机转到生产型冻干机

如何将冻干产品从实验室冻干机转到生产型冻干机

更新时间:2025-11-03点击次数:44

一、实验室冻干机 vs. 生产型冻干机的主要差异根源在于:

如何将冻干产品从实验室冻干机转到生产型冻干机

二、从实验室到生产的系统化转移步骤

第一步:在实验室确定并优化“关键工艺参数"

在放大之前,必须在实验室冻干机上建立一个稳健且理解透彻的“基础工艺"。这不仅仅是得到一个看起来成功的曲线,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。

1、确定产品的关键温度:

1)共晶点测试

共晶点是指物料中水分全部冻结的温度,是冻干工艺预冻阶段的关键参数。

2)共熔点测试

共熔点是指冻结的物料开始融化的温度,是冻干工艺一次干燥阶段的关键参数。

3)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

玻璃化转变温度(Tg')是指无定形体系从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,是冻干工艺预冻和解析干燥阶段的关键参数。

4)塌陷温度测试

塌陷温度是指冻干制品干燥过程中失去刚性,开始变黏,发生类似塌方的崩解、融化或产生发泡现象的临界温度。


2、建立冻干曲线:

冷冻阶段:确定合适的冷冻速率(慢冻以形成大冰晶,利于干燥;快冻形成小冰晶,干燥慢但对某些产品有利)和是否需要进行退火处理。

一次干燥:目标是升华冰。核心是设定一个安全的板层温度,使产品温度始终低于其关键温度(共晶点或崩解温度),同时提供足够的升华热能。真空度是控制传质速率的关键参数。

二次干燥:目标是解吸残留水分。此时可以逐步提高板层温度,以打破水分子与产品的结合,但产品温度必须低于其最高允许温度。


第二步:进行“中试放大" - 最关键的一步

这是填补实验室和生产之间空白的桥梁。如果条件允许,使用一台中试型冻干机(比如板层面积0.5 - 1平方米)是理想选择。

1、保持关键参数一致:中试时,不应直接使用实验室的设备设定值(如板层温度、真空度),而应追求工艺条件的一致性

核心策略:控制传质阻力。保持产品装载的厚度一致。这是放大中最关键的参数之一。如果实验室瓶子里产品装液高度是1cm,生产型也必须保持1cm。

控制升温速率:板层的升温/降温速率应对产品保持一致,而不是追求设备的最大能力。

使用PAT工具:在中试和生产型设备上,尽可能使用过程分析技术,如:

1)热电偶:直接测量几个代表性位置的产品温度。

2)压力升高测试:这是最重要的放大工具。定期短暂关闭主阀,测量真空度的上升速率。可以推断出:升华干燥的终点(所有冰已升华)是否结束。
3)露点传感器:与皮拉尼计结合使用,可以准确区分水蒸气分压和惰性气体分压,更好地监控干燥过程。
2、建立“设计空间":在中试阶段,不要只做一个“成功"的批次。要有意地探索参数的边界(例如,略高/略低的板层温度、真空度),观察其对产品质量(水分、外观、活性)的影响。这能让你了解工艺的稳健性,并为生产中的微小偏差提供缓冲。

第三步:转移到生产型冻干机

基于中试数据,制定生产型冻干机的工艺规程。

1、设备确认:确保生产型冻干机经过确认(IQ/OQ/PQ),性能可靠。特别注意板层温度均匀性和真空控制精度。

2、工艺转移:

装载量:严格按照中试验证的装载厚度和容器类型进行装载。

工艺设定:将中试阶段验证成功的工艺参数(基于压力升高测试和产品温度数据)直接应用于生产型机器。这可能意味着生产型机器的板层设定温度与实验室不同,但只要产品经历的热历程一致,就是正确的。

关注边缘效应:生产型冻干机板层大,边缘和中心的传热条件可能不同。在第一次生产批次中,应在不同位置(中心、边缘、门附近)放置热电偶或留样点,以验证工艺的均匀性。

3、批次验证:前几批生产批次应视为工艺验证批次。进行全面的中间控制和成品测试(水分、含量、纯度、外观、复溶性等),确认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符合标准。

三、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

误区一:直接拷贝设备参数。这是最危险的错误。例如,在实验室用小瓶干燥时,设定板层温度-20℃,真空度50mTorr可能没问题。但在生产型机器上,由于传质路径更长、阻力更大,同样的设定可能导致产品温度过高而塌陷。

误区二:忽视装载量。装载厚度是影响干燥时间的平方关系。厚度增加一倍,干燥时间可能增加四倍。必须保持一致。

误区三:过度追求速度。在生产中,稳健性和成功率比速度更重要。一个稍微慢一点但确保成功的工艺,远胜于一个快但有10%失败风险的工艺。

法规符合性:对于制药行业,整个放大过程必须有完整、可追溯的数据记录,以满足GMP和药品注册的要求。


四、总结:从实验室到生产的转移流程

知识获取(实验室) → 桥梁搭建(中试) → 稳健生产(生产)
成功的关键在于从“控制设备参数"转向“控制产品经历的热力学状态"。压力升高测试是这个转变中最得力的工具。通过系统化的方法,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大过程中的风险,确保生产批次的产品质量与实验室批次保持一致。



如何将冻干产品从实验室冻干机转到生产型冻干机









联系方式

(全国服务热线)

上海

969402398@qq.com

扫码加微信

Copyright © 2025暨茵(上海)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工信部备案号:沪ICP备2025139526号-1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管理登录   sitemap.xml

微信

联系
联系
顶部